关于对嵩明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2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嵩明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22号建议的答复
潘保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如何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嵩明县民营经济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市场适应性,在就业、创新和产业多元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5年来,嵩明县深入贯彻《云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等政策,全县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超50%,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经营主体量质“双提升”已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民营经济逐年增长
2021年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0.9%,2024年12月,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9%。从近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来看,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在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集群
嵩明县民营企业由2021年1127户发展到目前的11283户,增长901.15%,其中一产业1501户,二产业3081户,三产业6701户,企业数量稳步增长,规模不断壮大。2025年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3户(其中民营企业163户,占比94.21%),限额以上贸易业企业达70户(其中民营企业68户,占比97%),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0户(其中民营企业有37户,占比92.5%)。民营企业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在农业方面,嵩明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蔬菜、花卉、肉制品等特色农产品产业,涌现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2024年申报的第十一批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嵩明县有10家农业企业上榜。在工业方面,嵩明县积极推进工业强县战略,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光伏制造、机床产业等。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嵩明县民营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商业和服务业方面,嵩明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建议办理情况
(一)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民营企业主体增长。加快市场主体准入、准营便利化推进步伐,坚持市场秩序全过程公正监管,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切实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的问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现市场主体数量始终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25年我县已印发《嵩明县大抓产业 、主攻工业 、助力实体经济三年跨越发展十条措施(2025—2027年)》(嵩办通〔2025〕3号),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市场主体。
2.同步推动民营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运用。探索推进“一业一证”、“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等改革,落实市场主体歇业制度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市场主体延长生命周期。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进一步简化企业注销登记程序和材料,截止2025年1-5月,已累计“帮办代办”业务事项1565件。
3.树牢“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抓主体倍增必须抓民营经济的发展”的鲜明导向,以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聚焦传统产业提层次、新兴产业扩规模、特色产业创优势、数字赋能产业变革、产业生态圈优化提升,通过“外引新量”与“内生增量”并重,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发展格局,不断壮大民营经济的比重,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截止2025年5月,我县市场主体已达47425户。
(二)不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1.强化科技创新技术引领。一是有序推进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梯度培育,科技企业群体持续壮大,高企数量不断增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021年36户,2024年75户,净增3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1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41户。2021年来,为民营企业争取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813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精特新“小巨人”奖补资金4730万元。同时,大力培育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中心、星创天地等平台建设,截止2025年5月底,全县共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及载体76个,其中,企业孵化器2个,众创空间6个,省级星创天地4个,民营企业中3人申报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民营企业家1人评选为“云南省第九届优秀民营企业家”。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全县重点民营企业,鼓励科研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指导,引导认定登记,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纳入统计的民营企业研发经费由2021年102户增加至2025年175户。2021-2024年共获得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338万元;全县民营企业技术合同登记2021年1230万元,2024年1.268亿元,年均增长310.3%。民营企业不断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三是宣传指导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2023年以来,我县知识产权工作以服务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立足点,始终紧抓鼓励发明创造、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三个重点,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动,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新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新获批省级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3家;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定1家;新增专利534件;新获批商标564件;2个项目获批云南省2023年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立项项目,获得资金扶持230万元;1个专利获得省级专利奖三等奖。根据以上情况,2024年县级实施知识产权资助扶持经费36.2万元。
2.不断巩固民营企业产业地位。一是不断壮大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县支持工业企业政策,把扶优扶强、培育企业升规入库作为企业帮扶主基调,全力抓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报入库工作,截至2024年底,嵩明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163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4.21%,较之2023年增加53户。二是不断加大民营企业招引。以“工业提质”行动为重点,锚定“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目标,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选址、考察、论证、协议审查、落地服务等各项工作,依托“4+N 产业链+战区”招商服务机制,聚焦通用、专用设备制造、新材料及绿色能源、食品等领域,招引民营企业的丰硕成果在嵩明不断开花结果,实现多点突破,2021年来,浙商科技产业园、模具产业园、牧胜科技产业园、智盛新材料、鼎恒工贸等125个民营投资项目顺利实施,中蜂蜂业、金卓新能源、南鑫工贸、吉硕包装等22户民营企业顺利达规纳统。
3.强化帮扶和政策支持。一是持续解决一批涉企困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帮扶,杨林经开区搭建内部产品供应链推介平台,多家企业成功牵手,有效打通供需上下游“内循环”;创新推出“政府+银行+商会+企业”服务模式,在园区建立“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二是产业引导增添惠企“温度”。制定出台服务实体经济“十条措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突破方案等系列政策,积极同省、市级部门对接,及时组织企业申报专项资金,编印嵩明县科技、工业信息化项目等申报指南,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及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大投资,培养创新型企业50户,专精特新企业41户,企业技术中心15个。2021年来,为民营企业争取技术企业中心、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以奖代补,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优质中小企业产业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升规奖补、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补助资金1.4亿元,让政策红利的“真金白银”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三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遴选44户企业列入昆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争取支持资金1020万元。通过标杆培育,助力引领示范,其中1户企业创建为“小灯塔”企业、12户企业通过昆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试点企业验收,已兑付云南南亚电梯有限公司、康师傅(昆明)方便面等12家企业奖补资金497.68万元整,目前积极动员9户企业申报第二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以上工作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四是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成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深化金融服务创新,打造“轻嵩贷”品牌,为企业提供有温度的优质金融服务,丰富“昆易贷”“两权”抵押贷、企业专利商标质押贷等产品,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做优做强金融服务品牌,积极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通过优质中小企业贷款贴息等政策减轻企业融资负担。截止2024年底已有56户企业享受了473.9万元的贴息资金,目前正在办理2024年下半年的贴息补助。五是助力企业争取税收支持。全县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工作部署,自2023年1月1日起我县每年约有21户企业享受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5%的政策,84户高新技术企业也享受100%研发费用税收加计扣除政策。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围绕嵩明县服务实体经济“十条措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突破方案等系列政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强政策宣传,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到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帮助,有效降低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将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三)支持和鼓励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推动企业实现创新发展,为民营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四)持续完善民营企业融资体系。拓宽其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资金支持。
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特此回复。
(联系人及电话:李*丽 0871-67914973)
嵩明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2025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