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35号提案的答复
县政协提案委:
您处提出的《关于本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为纽带、以组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契机,以中小学为文化传承重要阵地,加深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2023年嵩明代表团148人参加昆明市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在角逐射弩、陀螺、秋千、武术、高脚竞速、蹴球、吹枪、板鞋竞速、舞龙、旱地龙舟10个竞赛项目和3个表演项目中,斩获奖牌45枚,其中,一等奖(金牌)4枚,二等奖(银牌)22枚,三等奖(铜牌)19枚,以团体总分253.5分,位列全市第7的,荣获团体三等奖,实现参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在昆明市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中,嵩明代表团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服从管理,遵守规则,发扬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敢于超越的体育精神,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充分展示了舞龙、花灯、武术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更展示了嵩明儿女团结和谐、严谨务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倾尽全力为嵩明增添光彩。比赛中昆明城市学院、云南工商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师生为参赛给予帮助和大力支持,全县组织召开了工作总结会为此次参赛画上圆满句号,会上并授予回辉社区秋千、武术传习点,大营社区蹴球传习点,西山社区陀螺传习点,云林社区吹枪传习点,为下一届运动会积极筹备,充分展现了嵩明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新发展、新气象。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以赛事为契机,搭建推进民族传统体育高质量发展平台。当前,昆明市以“团结花开、幸福春城”为主题开展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嵩明县也在持续巩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基础上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民族体育工作是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更是展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的缩影,我县高度重视组队参加昆明市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工作,年初县财政预算20万元保障参赛工作。为做好参赛准备,初步拟定成立由张军副县长为组长,县民族宗教局、县教育体育局、职教新城管委会等部门履职尽责的专项工作组委会,并草拟形成《嵩明县组队参加昆明市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分工、组建队伍,为本次赛事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已确定蹴球、陀螺、高脚竞速、板鞋、武术、舞龙、旱地龙舟项目的参赛队伍,吹枪、射弩、秋千等项目正在物色运动员。本次组队参赛运动员将覆盖高校师生、村(社区)居民、机关单位部分职工,展现出“不同年龄阶段融在一起、不同学校融在一起、不同风俗融在一起”的特点。同时,积极开展省市及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申报工作,2022年遴选了杨林镇兰茂一小、杨林镇初级中学申报成为了民族传统体育射箭项目学校,组建中小学生参与日常训练,定期聘请市级专业教师到学校进行授课带训,2023年组建青少年射箭项目代表队参加了昆明市第七届运动会。
(二)以学校为阵地,促进形成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新风尚。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倡导各学校结合实际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课程,昆明城市学院长期开设舞龙舞狮课程,云南工商学院将民族舞蹈白族霸王鞭、彝族烟盒舞、云南花灯等作为教学课程;利用各中小学校大课间,将民族健身操作为学校选择项目之一进行推广,在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中,民族健身操也是必选项目;中小学学校课后服务中,组织学生学习武术、舞龙等项目,强身健体的同时积极带动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嵩阳一小、龙保小学等学校打造成为武术特色项目学校;在今年嵩明县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高校联盟轮值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传统投壶活动、民族服饰走秀《华夏衣冠·民族风华大秀》等通过展陈、互动、演绎等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与生生不息。此外,在今年的轮值活动中专门提出“进行一项传统体育竞技”,引导各学校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板鞋、双拐、吹枪、陀螺、舞龙、民族健身操等)融入体育教学及院校运动会中,发挥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共享共有文化符号,在团结凝聚、增进认同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以体验为宣传,提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知晓率与参与率。近年来,为持续强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宣传推广,在学校体育课程、师生拓展活动、社区运动会及群众趣味活动组织中,积极组织师生开展舞龙竞赛、表演、旱地龙舟、击鼓颠球、板鞋竞速等民俗体育项目,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推广传承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先后邀请中央及省市媒体采访宣传本县域舞龙文化,特别是小脚老奶舞龙队、罗帮腾云舞龙队等不断出圈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舞龙活动中,在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巡游、西山大湾文化旅游节上的传统射弩、陀螺等都让游客们跃跃欲试,成为文旅新体验。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接下来,我们将以组队参加好昆明市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中心工作,持续在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人才培育、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宣传推广上下功夫,推动嵩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更具规模化、更上新台阶。
(一)深化校地协同机制。用好专项组委会工作机制,通过召开筹备会、协调会切实推进参赛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用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高校联盟轮值机制,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作为各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实践,在体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认同增进情感认同中实现真正“融在一起”。
(二)构建人才培育平台。发挥回辉社区秋千、武术传习点,大营社区蹴球传习点,西山社区陀螺传习点,云林社区吹枪传习点等传习培育作用,通过增强娱乐体验、赛事竞技、传习培育等强化新生力量培育。通过学校主阵地,在课程设置、活动参与、文化培育中增添更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元素,培养更多喜爱、热爱且有传承能力的专项人才。
(三)持续创新活动载体。在倚伴社区“村”品实践、马樱花节文旅活动、西山大湾特色文旅活动中持续推出射弩、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体验项目。创编民族健身操舞,融入本地花灯特色。开发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路线,让民族体育文旅活动成为旅居嵩明新选择。
(四)不断强化宣传推广。积极打造各级传统体育赛事,加强与县融媒体中心在宣传推广民族体育运动上的合作,在参赛选手选拔、赛事筹备、训练备战等加强宣传,结合新媒体、短视频等发动高校师生积极参与,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培养接班人。
感谢您对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丁章媛,15812055117;马钦,13888195909)
嵩明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嵩明县教育体育局
2025年7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