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嵩明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上半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新区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切实有效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受经济下行、项目储备不足等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全县经济运行稳中趋缓。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09亿元,同比增长0.4%,较一季度回落2.5个百分点,增幅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全市2.1、3.1、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51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1.47亿元,同比下降4.7%;第三产业增加值50.11亿元,同比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10.6:26.8:62.6。
一、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5亿元,同比增长6.6%。粮食实现增长,夏收粮食产量1.31万吨,同比增长3.2%。蔬菜和花卉产量增加,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5.49万吨,同比增长7.4%。鲜切花产量35609.2万枝,同比增长1.2%。畜禽供应充足,生猪出栏32372头,同比增长9.8%;牛出栏3970头,同比增长28.9%;牛奶产量14597吨,同比增长14.2%;羊出栏15889只,同比增长8.6%;家禽出栏67.43万只,同比增长23.3%;肉类总产量实现5342吨,同比增长3.7%。
二、工业经济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低于全市1.0个百分点,较1—5月收窄1.5个百分点。全县21个大类行业中有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42.8%。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汽车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四个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82.6%、177.6%、92.9%、45.2%。上半年,新入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9%,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低迷。1—6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2.9%,增速低于全市24.7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4.8%,制造业投资增长38.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9.9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7.0%。
四、消费市场平稳恢复。1—6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8亿元,同比增长6.2%,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6.9、6.1、7.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3位,为稳定全县经济大盘奠定了扎实基础。一是城乡市场消费活力凸显。上半年,全县限额以上城镇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48亿元,同比增长7.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7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69亿元,同比增长27.0%,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5个百分点;二是限上企业拉动作用增强。全县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6.17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高于限下单位零售额7.2个百分点,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3.9%上升为14.9%。
五、财政收减支增。1—6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亿元,同比下降45.5%,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减少58.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9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民生类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13.6%。
六、金融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5.29亿元、同比增长3.0%。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26.79亿元,同比增长7.8%。
七、居民收支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3元,同比增长4.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0元,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53元,增长5.7%。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33元,增长1.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25元,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98元,增长3.5%。
总的来看,全县经济增长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全县稳增长的压力较大。下阶段,更要关注并重视增速负、回落快、新增长点缺、部分指标乏力等发展短板,以及经济恢复过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筑牢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