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嵩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28号人大建议案的答复
董华瑞代表:
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环保工作的关心支持。您在嵩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集中处置我县农村生活废水的建议》(第28号)人大建议案收悉。你们在提案中提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的质量大幅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产生的生活废水也越来越多,原来村里的沟渠流着清澈的水,而现在变成了一条条臭水沟,散发出恶臭的气味。这些生活废水都自然排入嵩明的主要沟渠。如果再不加以处置,污染会越来越重。对此,你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你们心系农村、关注民生的切切之心,我们感受很深。经我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原因
我县辖区内共有涉农村居委会72个,除少部分村居委会临近县城和集镇外,其余村委会均比较分散,特别是部分村居委会距离县级和集镇较远。虽大部分村居委会已建设了“三池”处理设施,但由于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尚未建成,导致了农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全部自然流入村里的沟渠,未得到充分的处理,使得原来清澈的沟渠变成了一条条臭水沟,严重影响了村庄的人居环境和牛栏江调水水质安全,改变村庄污水处理的现状已迫在眉睫。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为:
1、农村环境保护和卫生处理体系及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垃圾滞留农村的现象仍有存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手段的相对滞后,造成农村水环境严重恶化及出现不可逆转的状况,甚至出现有害污染物通过水体直接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状况。
2、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多年以来养成的污水随处泼、垃圾随地扔的恶习难改,缺乏对水体、土壤、空气等的保护意识。同时,缺乏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造成农村垃圾房,垃圾收集桶等设施屡被破坏。
3、鉴于我县的财力有限,投入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明显偏低,资金缺口较大。因此,很多已建成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因没有配套收集、转运、处理设施,没有专人维护,最终成为摆设,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二、近年来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情况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直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来抓,把它作为整体提升路桥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把它作为关注民生、惠及农村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主要实施项目有:
1、自2008年以来,我县通过各种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改扩建卫生厕所3881座、公厕269座、新建垃圾房387座,垃圾池450个,垃圾运输车20台,氧化塘(池)183座、总投资1539万元。
2、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下,开展村庄分散污水处理工程,全县共完成179个生活污水“三池”净化工程设施,共投资1475.06万元;同时为提高“三池”使用效率,完成了官渡村污水收集管网整改项目等10套深度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管网项目,共投入资金19.44万元。
3、为完善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使已建成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确保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县陆续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我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列入了环保部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库并逐年启动实施,实施范围共涵盖我县58个村委会177个自然村。目前我县分别开展了嵩明县小街镇鸡街村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嵩明县小街镇五条沟村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牛栏江流域(嵩明段龙福甸片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项目、嵩明县嵩阳街道龙街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嵩明县嵩阳街道办事处东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1679.19万元,其中中央农村环保资金570万元,省级环保资金33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15万元,村镇自筹464.19万元。
4、为收集县城北片区及附近寺脚、倚伴村居委会的生活污水,我局组织实施了县城北片区污水主干网工程,项目污水主干管总长3683.85米,污水管直径为DN1000,污水管起点为嵩明县玉带路和文昌路的原污水管止点,终点至嵩明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沿途村居委会均预留了污水接入口。项目于2017年11月开工,至2018年1月完工。项目总投资2803万。
三、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1、继续稳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我县已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列入了嵩明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并建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工作机制,以后将逐年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对于靠近县城、重要集镇的中心村庄,做好污水收集,使之通过城镇污水管网全部排放至县城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后再排放至周边环境,加强雨污分流系统的建设,达到投资省、见效快,管理方便的效果。二是,对于倚水而建的村庄,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计方案,做到整村建设污水管网,达标排放。三是,对于布局分散,规模小、常住人口少的村庄,污水处理量少的村庄,加大力度积极向相关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待时机成熟再逐步推进建设。
2、加强管理,抓好质量。针对农村环卫队伍建设、监督管理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指导意见和配套管理制度,各村居按照要求,足额配备环卫保洁人员,加强环卫队伍建设管理,切实提高农村环卫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3、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环保意识。通过环保知识进农村,环保宣传进农户,环保教育进课堂,引导教育广大农民逐渐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村民自觉、自治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农村倡导和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并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能力。
最后,非常感谢你们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关心和支持,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嵩明分局
2019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