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要闻

此心安处是吾乡!小街镇秧田村以美丽嬗变筑安居

发布日期:2025-11-12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昔日“大车进不去,小车不好走”,如今水泥路通达家家户户;曾经环境“脏乱差”,如今村庄“洁净美”……近年来,嵩明县小街镇秧田村通过党建引领、干群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成功实现从“行路难”到“幸福路”的蜕变,一幅“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党通民心

从“引领者”到“贴心人”的转变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在这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党员干部主动转变角色,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议事会开在农家院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年过六旬的老党员带头拆除自家围墙,为道路拓宽慷慨让路;青年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义务参与路基平整,严格把关工程质量;党员宣传队深入每家每户,用乡音土话将党的惠民政策化作春风细雨,滋润群众心田。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领,恰如春雨般渗透到乡村建设的每个角落。党组织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知心人;党员干部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指挥者,而是与群众并肩作战的贴心人。这种从“引领者”到“贴心人”的角色升华,不仅为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更在党群之间架起连心桥,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路通民心

从“行路难”到“幸福路”的蜕变

如果说党建引领是这幅乡村画卷最厚重的底色,那么道路的蜕变便是其中最亮丽的笔墨。

路的升级,打通发展动脉。昔日,“晴天尘土扬,雨天泥泞深”的土路,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如今,平整坚实的水泥路已延伸至家家户户,配套的雨水管道铺设同步实施,不仅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更如同为村庄注入了新鲜血液,畅通了产业发展的“微循环”,为乡村振兴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景的焕新,重塑乡村风貌。借道路建设之机,一场全域环境整治同步展开。村民们自发清理房前屋后堆积的杂物,主动拆除有碍观瞻的临时建筑。曾经杂乱的空地,如今变成了整洁的公共空间;过去的卫生死角,现在已是点缀村庄的片片绿意。一条条崭新的道路,不仅改变了村庄的肌理,更串联起一个个焕然一新的景观节点,绘就出一幅路景交融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人的凝聚,彰显共建力量。在这场变革中,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他们的身影点燃了群众共建家园的热情。村民们纷纷投工投劳,主动配合施工,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这种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成为美丽乡村建设最深厚、最可靠的根基。

美通民心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身

美丽乡村,美在环境,更美在人心。随着道路硬化工程的推进,秧田村同步掀起了一场人居环境整治的“美丽革命”。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深刻改变了村民的生活观念和精神风貌。

曾经,村庄里杂物乱堆、污水横流,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

如今,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拆除乱搭乱建,让出空间建设小花园、小菜园。

村里的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道路每日清扫,整个村庄焕发出“洁净美”的新气象。更可喜的是,美的变化正从“外在”向“内在”延伸。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美丽庭院”评选,把维护环境卫生变成了行动自觉。这种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正是美丽乡村建设最宝贵的成果。如今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的是整洁的街道、别致的庭院和村民们的笑脸。这场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转身,不仅提升了村庄的“颜值”,更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让美丽乡村的内涵更加充实。


情通民心

从“建设者”到“守护者”的升华

美丽乡村,“建好”是基础,“管好”才是关键。随着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相继竣工,秧田村的工作重心实现了从“建设”到“管护”的战略转移,党员干部的角色也完成了从“建设者”到“守护者”的深刻升华。

为确保建设成果持久惠民,秧田村创新构建“党员责任区+村民自治”的立体化管护网络。全村科学划分为多个责任网格,党员主动认领“路长、渠长、园长”等职责,开展常态化巡查维护。同时,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推行积分激励制度,将管护责任精准落实到户、到人,让守护美丽家园成为每位村民的自觉行动。通过建立管护基金,保障日常维护经费;制定管护标准,实现精细化管理;开展管护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水平,让乡村振兴的成效经得起时间检验。

如今,漫步在秧田村,目之所及是宽阔平整的道路与赏心悦目的环境,耳畔萦绕着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徐徐铺展。展望未来,秧田村将继续高扬党建引领的风帆,将美丽乡村的丰硕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续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分享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