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江镇:服务群众“精细化”,幸福生活“具象化”
今年以来,牛栏江镇以全省精细化服务工作试点为契机,通过“三化”工作法,以“绣花功夫”深耕基层治理,以“精确服务”回应民生关切,切实提高牛栏江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水平,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每周一的上午,四营村党群服务中心热闹非凡,50余名花灯爱好者聚集在一起,随着音乐旋律,翩翩起舞,衣袂飘飘,笑语不断。每天午饭过后,健康主题小公园聚满了休闲娱乐的群众,有的放声唱起山歌,有的围坐对弈象棋,还有的缓缓起势练起太极……一片温馨融洽、活力盎然的景象,如今已成为小镇日常生活中最动人的风景。
近年来,牛栏江镇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延伸服务触角、融合网格治理的方式,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以服务群众“精细化”实现幸福生活“具象化”。
精准对接需求,梳理服务清单抓实事

群众的需求,是做好服务的关键。四营村党委原办公空间狭窄,办公室分散,不方便群众办事。四营村党委以“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对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打造集党建共建、托管服务、助餐供餐、文体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场所。结合辖区村民喜爱跳花灯舞蹈的实际,牛栏江镇党委在四营村开办老年大学,开设花灯舞蹈课程,邀请县老年大学非遗传承人马慧仙老师到现场指导2次。“以前我坐公交车去县老年大学学习,现在我不仅能在家门口跳舞,还把我在县老年大学学到的舞蹈知识、动作教给群众,特别开心!”四营村“银龄先锋服务队”志愿者潘中竹高兴地说。
延伸服务触角,凝聚多方合力办好事

坚持多措并举,凝聚多方合力,是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关键。牛栏江镇党委实行服务需求清单式管理,线下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民生驿站”,线上实行“网上双向沟通”,鼓励群众提出意见建议。根据群众需求进行分类管理,引导鼓励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参与精细化服务,逐步实现由群众“点单”,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群体“接单”的服务模式,让服务更加贴心和高效。花窝村地处半山区,外出务工人员多,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去医院多有不便,花窝村“派单”,镇卫生院志愿者团队“接单”,在花窝村开展“家门口的健康体检”,累计为全村65岁以上216名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健康评估服务。今年来,牛栏江镇共开展志愿服务100余场,包括免费健康体检、法律咨询、“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等,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切实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办实办好。
融合网格治理,聚焦矛盾纠纷解难事

推进网格化治理,是实现精细化服务的有效路径。牛栏江镇进一步优化网格服务模式,以16个行政村、146个村民小组划分网格,进一步调整“十户长”人员,吸纳本土威望高、人脉广的党员、退休干部、乡贤、热心群众等担任乡村“十户长”。专职网格员利用自身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随时反馈网格内的大事小情,及时向村党委(总支)报告并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水海村委会分水沟村有块空地为集体所有,空地闲置后逐步变成周边村民堆放杂物场地,在“10+25”乡村振兴建设征求意见时,村民普遍希望将其改造成活动广场。网格员详细了解村民的想法后,及时将村民提出的清理杂物、硬化路面、安装路灯的建议报送村党委。村党委整合资金,对小广场地面进行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同时在广场周围摆放整齐的木质花台,成为村民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牛栏江镇党委组织146名专职网格员组建“小管家”队伍,整合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村法律顾问等队伍,以多元力量协同实现群众诉求,做到“事事有回音”,逐步实现社会治理高效化、群众服务精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