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心赴使命,嵩明融媒再出发

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县融媒体中心召开主题座谈会,分享交流,加强各业务板块相互融通,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弘扬践行“四力”精神,为更好地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创县域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注入强劲动力。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薇参加座谈会,寄语融媒新闻工作者要当好“政治过硬”的明白人,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确保新闻舆论工作始终与全县中心工作同向发力;要当好“扎根群众”的贴心人,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要当好“守正创新”的实干家,既要守好主流舆论主阵地,也要善用各种新形式,发出更有分量、更有温度的“融媒强音”;要当好“改革转型”的践行者,要努力提升技能,准备好用全新的姿态、饱满的干劲迎接每一次创新和改变。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为评选出的2025年度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采访业务之星、图文采访业务之星、原创短视频业务之星、央级外宣业务之星颁发荣誉证书。与会人员观看了县融媒体中心自制的记者节主题短片、短剧,展现今年来嵩明融媒事业和采编队伍建设取得的新成效,坚定全体干部职工“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


“因为我们记者这个身份,得以参与、见证、经历、记录了这个时代的一切,非常的荣幸,我也非常珍惜,我将一直努力,继续前行”“现在的年轻人太全能了!又会开车、又会开飞机(无人机),什么都会拍”“有一次采访的时候材料不足、也不太会写,刚好遇见单位前辈帮我梳理思路、指点迷津,一下子豁然开朗了”“采访即使遇到突发状况,尽可能去沟通,拿到选题就不能轻言放弃”“8年时间,我从一个旁观者成长为一个亲历者,这份蜕变我无比自豪”......干部职工代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享了心得和感受。

座谈会后,全体人员前往兰公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活动,聆听讲解,参观展厅,感受兰茂文化的厚重。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把嵩小融的这一年
分享给你
↓↓↓
这一年,我们的“家”悄悄变大了——19个平台,像19扇窗,让嵩明的声音有了更多抵达的方式。你可能在嵩小融的图文里,刷到过全县上下拼经济促发展的实干之姿、看到了每天发生的新鲜事;也可能因为某一个短视频、某一天的嵩明新闻,发现了藏在巷子里的老茶馆,爱上村落里新开的民宿。
这一年,我们钻进机床车间,镜头对准老师傅磨得发亮的手,记录“一毫米精度背后的十年功”,有了《买机床 到昆明》《杨林机床匠人志》;我们走进田间地头,看硕果满满缀满枝桠,有了《嵩明好物》;跟着非遗传承人舞扇裁剪,看老手艺在新时代更加鲜活,有了《非遗练习生》《嵩明“守”艺人》;与旅居者同在嵩明的光阴中漫步,有了《发现我的嵩明朋友圈》。
“内容为王”不是凭空而来,是嵩小融全媒体记者扛着设备奔赴一线,在晨曦与暮色中抓拍的独家画面,是编辑伏案桌前逐字逐句打磨的标题,是剪辑人员复调试一帧的参数,是后勤人员默默保障设备运转、协调各方资源的细致周到,是安播值守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确保播出设备稳定运行的责任担当,是每一个人的“不可缺”,每一个岗位的“不将就”。
86%的原创率,不是冰冷的数字,是我们拒绝“搬运”、坚持“生长”的倔强;8条100W+的爆款,不是偶然的幸运,是我们把“嵩明故事”讲进千万人心的共鸣;84万的粉丝量,是我们日复一日用心耕耘、用真诚换来的信任与陪伴;央媒采用、作品获奖,是我们细致打磨、精益求精的展现。
没有谁是“超级英雄”,是选题策划会上你一言我一语的碰撞,是突发新闻时一个指令就能集结的力量,是每一次互相补位、彼此托举,“我”变成“我们”的默契。
下一个春天,我们依然会带着热忱出发,因为这里有我们的城,有我们的故事,更有我们最爱的,这群一起追光的人。
记者节快乐,每一个为嵩明发声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