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嵩明丨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科普
秋分时节,“秋老虎”余热尚在,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肠道传染病也易在集体生活中传播。中秋国庆佳节,大型活动举办、家庭聚会等人员聚集,加之外来人员流动性剧增,极大的增加传染病感染、传播风险。为指导居民做好科学防控,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1.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少数情况下也可经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
2. 主要症状:
典型症状是发热、皮疹、“三红”(面、颈、胸部潮红)和“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少数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4. 预防措施: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集中开展社区、单位和家庭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清除积水、翻盘倒罐,全面清理蚊虫孳生场所。增强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主动就诊意识,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0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1.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2. 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3.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4.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0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1.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2.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3.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4.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4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号称“见面传”,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1.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2.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4.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