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要闻

杨林镇官渡社区:百亩稻田开镰 丰收福利暖民心

发布日期:2025-09-25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金秋九月,稻浪翻滚。9月24日,杨林镇官渡社区田园综合体的百亩水稻正式拉开收割序幕,收割机轰鸣作响,农户们忙碌劳作,金黄的稻田里涌动着丰收的喜悦。这份来自土地的馈赠,不仅将装满社区的 “粮囤”,更将通过福利发放的形式,流进6000余名居民的心田。

走进官渡社区田园综合体,沉甸甸的稻穗挂满枝头,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金灿灿的光泽,微风拂过,稻浪翻滚间送来阵阵稻香。田间地头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锋利的割刀快速切割稻秆,随即完成脱粒、清选等工序,饱满的稻谷源源不断涌入机身储物仓;在收割机难以抵达的田埂边缘,几名农户手持镰刀弯腰收割,动作娴熟利落,确保每一粒稻谷都能颗粒归仓。

“今年雨水充足、管理到位,水稻长势比往年还好,穗子大、籽粒饱满,收成肯定差不了!” 正在田间协助收割的农户王大爷擦着额头的汗珠,脸上却洋溢着藏不住的笑容。

刚从收割机储物仓卸下的稻谷还带着田间的湿气,便被迅速装上三轮车。装满谷物的三轮车,沿着田埂小路驶向社区的晾晒场。抵达晾晒场后,早已等候在此的社区居民,将车内的稻谷倒出,然后将稻谷均匀铺展开,薄薄一层摊在水泥晾晒场上,让每一粒稻谷都能充分沐浴在阳光下。

“这几天天气好,得抓紧把稻谷晒干,不然容易发霉。” 负责晾晒的居民李阿姨一边翻动稻谷一边说,大家都是自愿来帮忙的,看着丰收的粮食,再累也高兴。

据官渡社区副主任李永丹介绍,此次收割的水稻总面积达100亩,为兼顾收割效率与稻谷品质,社区特意采用 “机械为主、人工为辅” 的收割模式。“按照当前的收割节奏,预计15天内可完成全部水稻的收割、运输及晾晒工作,经初步测算,此次水稻总产量预计可达70吨,折算后能产出约40吨大米。

据了解,晾晒干燥后的稻谷,将会送往到旁边的加工工厂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社区工作人员会对大米进行封装打包。他们精心设计包装,将社区的特色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出具有辨识度的农产品品牌。

谈及水稻收成的后续规划,李永丹给出了清晰的答案:“社区已经提前做好了分配方案,将从40吨大米中拿出约19吨,按照每人3公斤的标准,全部分发给社区6000多名居民。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领到这份‘丰收福利’,让大家一起感受集体发展的成果。”

而除了发放给居民的部分,剩余的大米将进行统一的打包封装,通过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渠道对外售卖。售卖所得的资金会全部纳入社区集体经济账户,用于后续田园综合体的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民生服务提升等工作。这种闭环模式,既保障了居民的切身利益,又为社区集体经济注入了持续活力。

如今,官渡社区通过发展水稻种植产业,社区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同时,共享丰收成果和壮大集体经济的举措,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让大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分享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