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嵩明要闻/部门动态

县司法局:品牌创建促融合 党建引领显担当

发布日期:2025-08-30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嵩明县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党聚先锋·法润嵩明”特色党建品牌,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法治精神为驱动,以“四个强化”推动“四新”,深度融合司法行政核心职能,大力弘扬“忠诚、为民、尚法、担当”的司法行政精神,将党的组织优势资源不断转化为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守护公平正义的强大效能。

一、 强化党建引领,铸造“先锋在岗·法治共享”党建“新品牌”

始终强化党建引领,彰显党员本色,激发党员干事创业激情。推行“先锋在岗·法治共享”专题制度,每一名党员都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示范性为导向,每年梳理、总结、提炼至少一篇反映本单位、本人工作成效或创新亮点的典型材料,支委会组织审查遴选,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客观评价党员政绩业绩,强化党员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激发部门和党员干部之间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强大内生动力,全局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已蔚然成风,推动全局党员在司法服务群众、化解基层矛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多年来,一大批年轻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不同的岗位上勇挑重担,原司法局党支部书记徐柳雪长期从事基层人民调解工作,2023年获司法部“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为司法行政系统树立了标杆。始终坚守司法为民的原则,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全力推动服务质量改进提升,组织党员司法干警、党员律师组成专业团队,为重大工程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公司法律服务等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彰显司法行政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担当作为。鼓励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聚焦公证、法律援助等服务痛点难点,开展流程排查与再造攻关行动。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群众回访评价等机制,持续压缩办理时限、精简申请材料、压减群众跑动次数,实现高频事项“掌上办”“就近办”。针对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主动延伸服务链条,提供暖心上门办理,切实将便捷高效、群众满意的法治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长期扎根基层,深入社区乡村,广泛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办好异地法律援助、农民工欠薪维权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困难群体公证费用减免、老年人遗嘱公证预约上门服务等普惠性、兜底性民生法治等一系列实事。2025年4月,嵩明县公证处党员干部奔赴400余公里的贵州六盘水,为八旬老人上门办理继承公证。这次特殊的行程,彰显了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织对老年人的深切关怀。

二、 强化“内学外溢”,打造党员研学“新机制”

积极发挥司法行政党建联建“外溢”效应,主动打破行政壁垒和行业界限,汇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法治合力。先后联合开展法治惠企惠民活动,组织联建党支部专业律师、劳动仲裁员、行政职员和专业人员,深入企业、学校、农村面对面答疑解惑办实事20余场次。多行业党建大联动,助推法治惠民工程,文化旅游、统计、司法、银行、律师等不同专业8个党支部党建联盟,形成支部之间互相学习带动的格局,建立共享学习阵地、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提升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丰富主题党日内涵、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坚实支撑。积极改变传统学习模式,强化“内学”机制,建立“老中青传帮带”研学新模式。组建融合梯队、整合互动共享的研学小组,党员轮流上讲台,采取“思想引路、经验传导、业务帮带”方式,中层骨干党员授课、年轻党员谈感想、老党员作点评的方式,促使不同年龄段党员干部优势互补、互学共进,最大限度优化人力资源效能。营造“干部教、教干部”的常态化学习氛围,致力将研学小组打造成为深化干部思想淬炼、促进工作交流互鉴的有效平台,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先学深悟,在全局上下形成真学真信真用的浓厚氛围。

三、 强化“刚柔并济”,提升矫正和帮扶“新温度”

聚力压实监管教育主责。推动社区矫正机构党员管理干部履职尽责,严格执行矫正对象日常报到、思想汇报、集中学习、外出审批、走访核查等各项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在矫通”小程序打卡、微信位置定位实时上传数据等科技手段让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更加高效可控,达到及时发现违规违法、及时干预处置的监管效果。强化政治教育贯穿社区矫正全过程。开展法律法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教育,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政治素养和法律意识。通过党建带动社矫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水平持续提升,努力实现监管“硬核”与帮扶“暖心”的有机统一。聚力打造党员先锋岗,畅通维权“绿色通道”。在服务窗口设置“党员先锋岗”标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服务公信力。针对农民工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确认劳动关系等以及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追索赡养抚养费等案件,及时畅通维权通道,实行即时受理、优先指派、快速办理。“八五”普法期间共受理各类法援案件4194件,其中刑事案件1511件,民事案件135件,认罪认罚案件2547件,代书80余件,法律咨询2840人次。党员先锋岗已成为司法行政密切联系群众、彰显法治公平、巩固司法为民的红色法治堡垒。强化党员律师办案过程中的政治责任感教育,建立健全党员业务骨干担任复杂疑难案件主办律师制度,严把案件“入口关”“指派关”“质量关”,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原则,发挥党员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专业优势,彰显法援的为民情怀。2025年6月,嵩明县法律援助中心接通一当事人打来的感谢电话——苏某哽咽地说道:“太感谢你们了,嵩明县法律援助中心和松桃县法律援助中心帮我解决了孩子落户上学的大问题……”。通过法律援助异地协作,嵩明县法援中心与贵州松桃县法援中心申请当地法院为患病行动不便的苏某申请了远程开庭,最终为女儿办理了落户和上学问题。这场跨越云贵异地的法律援助,不仅跨越了区域地理障碍,更是两地法律援助中心、法院等多部门共同用专业与温情守护贫弱群体权益的生动实践,用行动诠释了“法援为民”的深刻内涵。

四、 强化普法宣传,传递固本法治“新声音”          

当好党和政府的播音员。司法局党组始终以“八五”普法为总揽,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为主抓手,着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精心遴选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宣讲、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法律援助骨干、党员律师和公证员等,组建核心普法团队。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等活动,“八五”普法期间,共举办专题培训班10期、党课宣讲140场次、“小院课堂”23场次、“法律明白人大课堂”11期、警示教育160场次。以精准普法为抓手,推动全民法治素养提升见行见效。瞄准重点对象“分类普法”“按需普法”。结合重点时段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宪法宣传周”“法律六进”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60余场次,发放各类法律知识宣传册、宣传品等20万余份。推出快板小戏《电信诈骗害死人》《守好养老钱袋子》等一批优秀法治文化作品,把普法宣传中的法理用花灯这个“乡音”传递给百姓。探索“2+3(1)+N”和“调解+普法”工作模式,打造建成集法律服务、公证、律师、矛盾调解为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成立特色家事调解室“歪家调解室”,实现“调处一件矛盾、普及一些法律、教育一片群众”的社会效果,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6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通过“公证+普法”“服务+普法”等模式,把普法宣传教育贯穿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环节,用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零距离”接受普法教育。推进“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建设,实现村村“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共培养村(社区)“法律明白人”486人。通过党建引领普法工作,有效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巩固提升了全民法治素养,群众平安法治建设的知晓率、满意度有质的提升。

深耕“党建领航·法润嵩明”品牌建设之路,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具体行动,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嵩明县司法局党组将始终高擎思想之旗、立牢法治之柱,坚持政治引领固本培元,聚焦主责主业提质增效,推动党建与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当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员、依法行政的监督员、矛盾化解的调解员、刚正不阿的公证员、司法为民的服务员,打造成一支勤政廉政高效司法铁军。使“党建红”与“司法蓝”的交相辉映持续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分享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