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平安建设

暴雨来袭,如何避险不踩“坑”?

发布日期:2025-08-27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入汛以来,我国极端强降雨多发频发,台风接续影响,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形势,多了解一分防汛知识,关键时刻就能多一分安全保障。记者采访了多位防汛救灾领域专家,为大家带来一系列汛期避险安全知识的科普。今天,一起来学习城市社区和山区居民汛期避险知识。

汛期专家讲科普

城市社区篇

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等灾害风险显著增加。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评估部主任吴玮从预警响应、避险处置、物资储备等维度给出专业建议。

“预警识别是首要前提,市民务必及时关注气象预报和暴雨预警信息。”吴玮介绍,暴雨预警依据降雨量大小和紧急程度,由低至高分为蓝、黄、橙、红四级,其中红色为最高级别。如果收到红色预警,务必坚持非必要不外出,居家避险是首选。

“强降雨时,最好待在室内。”吴玮提醒,若房屋进水,首要任务是切断电源,并将电器插座、开关等移至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位置。如确需外出,步行时要避开路面漩涡,并用木棍等物品直立插入水中探路,同时远离电线杆、大树和大型广告牌。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洪水围困,应果断下车,到附近坚固建筑物内避险。

“汛期天气复杂多变,适度储备应急物资有备无患。”吴玮建议,家庭可根据自身情况准备饮用水和高热量食物,应急手电、求救警哨、多功能雨衣等应急工具以及个人常用药品等。

汛期专家讲科普

山区居民篇

今年夏季,我国多地遭遇强降雨侵袭,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评估部研究员聂娟介绍:“山洪预警分蓝、黄、橙、红四级,红色代表最高等级预警。收到高等级预警信息时,严禁前往山区。已在山区的人员要立即转移至安全区域,不要进入河道、沟谷或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

面对洪水威胁,聂娟详细解释了逃生自救法则:在逃生过程中,应迅速向房屋屋顶、山坡或坚固高层建筑等高处转移;若处于沟谷区域,转移时需注意沟谷方向,向溪流沟谷两侧的山坡行进,绝不可顺沟谷上下游方向奔走;如果被洪水围困暂时无法转移,要第一时间拨打求救电话,并寻找坚固物体固定身体,以免被洪水冲走;若不慎落水,应迅速抓住身边的树枝等漂浮物,尽力向岸边游动。

针对汛期高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聂娟提出三点防范策略:第一,注意观察。若路上发现碎石,应仔细观察周边山体情况,确保安全再通行;若山体原本深色区域突然变黄,预示存在掉落岩石或滑移风险,要迅速离开;遇行车路况异常颠簸时,可能正经过滑坡地段,要特别警惕。第二,注意预警信息。接到警报时,要及时做好防御准备或立即撤离。第三,注意撤离指令。在山区活动时,一旦收到当地政府的撤离通知,必须无条件服从指挥、即刻行动。由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常发生在缺乏监测设备的山区,官方的撤离指令就是最可靠的“保命符”。

分享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