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要闻

小街镇:“一二三”工作法助推普法工作走实走深

发布日期:2025-08-19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小街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向谁普、谁来普、普什么、怎么普”的工作思路,围绕贴合群众需求、突出重点难点,创新实施“一二三”工作法,用心做实做细基层普法宣传工作,在全镇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

                                            一、明确一个目标

640

           高站位谋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普法工作纳入镇总体工作布局。今年来,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3次,制定2025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普法责任清单,进一步细化部门职责、压实责任链条,切实把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的目标责任部署细化、实化、具体化,各相关单位、村(社区)紧扣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扎实开展各项普法工作,普法基础进一步夯实,齐抓共管“大普法”格局日益形成。

二、抓牢两个关键

640 (1)

           一是抓牢抓实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小街镇积极顺应法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通过个人自学、集中研讨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基层治理的能力,拧紧法治建设“保障阀”。同时,绘制基层法治教育“路线图”,抓好法治教育“关键人物”,充分发挥“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及基层法律骨干的法治宣传作用,引导和促进群众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抓牢抓实青少年“关键时期”。充分发挥“法治校长”作用,紧抓寒暑假及“六一”儿童节、开学日、国家宪法日等关键时间节点,深度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与法治需求,精心设计沉浸式、互动式普法教育活动。围绕宪法精神培育、安全防范意识提升(防溺水、防欺凌)、反电信网络诈骗(识破“AI换脸”等新骗局)、网络安全教育等主题,通过3场法治讲座、法治小课堂、法治活动,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法治教育,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法氛围中感受法治力量,有效筑牢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防线,显著增强了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聚焦三个重点

微信图片_20250819141244

            一是聚焦阵地拓展,构建立体普法新矩阵。大力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质升级,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圈。精心建设集普法宣传、休闲娱乐、文化熏陶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主题宣传步道10余个,通过法治雕塑、文化墙、宣传栏、互动装置等多种载体,将法治理念、法律知识、法治故事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场景。同时,“线上”利用“悦读小街”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网络阵地,及时发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警信息,教育引导群众增强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意识,持续扩大宣传覆盖面,在公众号发布相关内容80次,阅览人数约30000余人次。

   二是聚焦精准滴灌,深耕分类普法“新路径”。以时间为轴线画出普法“路线图”,将普法宣传与重大传统节日、科普节日等时间节点有机融合,通过上街头、进商铺、入农户、下田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同时立足不同群体法治需求差异,针对青少年、妇女、务工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集中开展普法培训,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问,为群众送去法治“锦囊”,推动普法宣传走进生活、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共开展集中普法宣传3场次,普法集中培训4场次,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理法律咨询90余件次。

    三是聚焦服务融合,织密多元调解“新网络”。积极整合资源,联合镇司法所、派出所、云南勇旭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力量,高标准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17个村(社区)普遍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调解室,构建起“一站多点、全域覆盖”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同时,利用网格员、村组干部、党员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通过入户走访摸排、邻里提供线索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收集社会不稳定动态,全面细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问题隐患,及时干预化解,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早化解。截至目前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0余件,实现“家事”自己调、“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有人管、矛盾不上交。


分享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