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务局:筑牢防线战汛情 守牢民生安全线
自5月入汛以来,嵩明县降雨量较常年偏多59%,16轮强降雨接踵而至,9次暴雨橙色预警与7次黄色预警接连拉响,防汛形势严峻复杂。面对这场“硬仗”,县水务局充分发挥中枢作用,联动各级各部门拧紧责任链条、织密防护网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赢一场又一场防汛攻坚战。
扛牢责任,以上率下压实防汛链条
嵩明县严格贯彻国家及省、市防汛部署,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行业部门与属地责任,形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信息互通”的联动格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调研检查防汛减灾工作,分管副县长每月召开调度会总结研判防汛形势,遇强降雨9次到指挥部办公室调度并安排具体工作,防指成员单位“一把手”靠前指挥,闻“汛”即动,确保防汛指令层层贯通、落地见效。
机制护航,“1262”筑牢安全屏障
嵩明县将“1262”精细化预报与递进式响应机制贯穿防汛始终,确保预警响应直达“最后一公里”。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业值守制度,县、镇(街道)、村(组)三级人员全员在岗,通信畅通。依托“县-乡-村-组”四级包保体系,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抵末端点位,实现“指令下得去、情况上得来”。一线网格员、信息员高效发挥“前哨”作用,深夜冒雨巡查河流、水库水位及闸运行情况,水库值班员精准测算水情并实时反馈,为指挥部科学调度、高效下达泄洪指令提供关键支撑。汛期以来,全县累计发布山洪灾害等预警信息119期,在16轮强降雨中精准落实“叫应”机制,成功安全转移受威胁群众3户8人。
靶向发力,排查整治消除风险隐患
嵩明县开展重点区域如在建工程、高边坡、高挡墙、低凹区域、易涝点、学校医院等排查,建立8个重点隐患清单,逐项制定整改措施。针对行洪安全,清理河道淤堵、枯木枯枝等碍洪物7.6公里。聚焦桥涵隧道、易积水点、地下空间等关键处,排查整改问题8个。围绕防溺水工作,对32个重点区域建立清单并推动整改,全力将风险消除在强降雨之前。每次强降雨过后,及时开展河道“体检”复核,对存在垮塌隐患的河道及地质灾害点进行加固处理,目前已完成30米河道加固。
备足战力,夯实应急保障基础
应急准备是防汛底气。嵩明县持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新建山洪灾害自动雨量站35个、现地监测预警设备100套,确保预警信息直达村级责任人。优化修订县级防汛预案,开展实战演练11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配备便携排水设备42台,组建6支共380人的抢险队伍,储备编织袋2万条、救生衣90件、混凝土防洪桩700根等物资,为防汛抢险提供坚实保障。
一次次风雨来袭,一次次从容应对。嵩明县以责任担当为笔、以机制措施为墨,在防汛大考中书写守护民生的坚实答卷,用行动筑牢了汛期安全的“铜墙铁壁”。目前汛期过半,正值防汛“七上八下”关键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将持续发挥中心枢纽作用,联动防汛战线上的各级力量,始终绷紧防汛安全弦,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