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健局:优质资源“动”起来 群众“医”靠“实”起来
一位专家带来一个名医团队,一个名医团队带动一家医院,一家医院守护一方百姓健康。近年来,嵩明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切入口,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做强县医、做活乡医、做好村医”的工作思路,持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做加法,推动医疗资源和人才“双下沉”
在开展医共体建设之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4家,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90家,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家,中心卫生院2家,一般卫生院4家,村卫生所75家,全县面临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分级诊疗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如何让乡镇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
带着这个问题,嵩明县在全面整合县域内医疗资源,进一步提升县域内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于2022年11月正式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自开展以来,本着“强基固本、提升基层,上下联动、系统共赢,融会贯通、一体发展”的原则,明确了县人民医院为医共体牵头医院,县中医医院、县二院、县妇健中心、县疾控中心及6家乡镇卫生院为医共体成员单位,确保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在总医院的统一管理下,按照功能定位及资源配置,落实分级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优秀医疗人才向乡镇“双下沉”,从而实现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双提升”。总医院有针对性地派驻专家下沉指导,一方面让基层群众直接受益,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乡镇医护人员能力,为下一步做好“医防结合”打下基础。
2024年以来,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对成员单位开展业务讲座培训8次,组织现场演练9次,县级医院共派出60余人次人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带教查房、手术开展、急诊急救建设、项目建设指导,有效发挥了医共体县级骨干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作用,形成“小病不出乡镇”的分级诊疗格局。
做减法,数字赋能打造卫健“一张网”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初期,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发现全县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互联互通不畅,智慧便民服务缺位,患者看病两头跑情况时有发生等问题。对此,嵩明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邀请第三方调研机构对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研,主动与多家银行洽谈,寻求银医合作模式。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计划投资2000余万元,分三期建设。在新系统未建成之前,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原HIS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以便工作开展。同时,将包括常规X线检查、临床血液检验在内的11个项目纳入县域医疗机构互认范围,明确互认条件及流程,切实打通就医堵点、痛点。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累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1000余人次,为群众节约检查检验费用共3万余元。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的实施,不仅让患者看病更加便捷、高效,也让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诊疗效率提升了,医患关系也更加和谐。
闯新路,深化改革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近年来,嵩明县紧紧围绕“县强、乡活、村稳”工作思路,开展了一系列改革: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高效的管理新体制。嵩明县把医共体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县长任主任,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卫健、医保、财政、编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嵩明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管理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8次,研究制定医共体治理架构等内容,及时研究解决医共体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强化资源重构,建立卫生服务新体系。在人事管理方面,医共体管委会办公室制定了《嵩明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员统筹使用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嵩明县紧密型医共体人才柔性流动工作实施方案》等草案,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的原则制定落实医共体内人员管理共同体制度。在群众满意度方面,医疗机构实施“提质控费、让利于民”行动,医共体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5.86%,2024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次均住院费用均比与去年同期下降,群众就医满意度不断提升。
强化能力提升,增添发展新动能。医共体总医院急救“五大中心”成效发挥明显,切实担当起急诊急救的社会责任。经过急救“五大中心”的多学科协同救治,依托医共体分院,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重度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的分级诊疗体系和机制。嵩阳卫生院、小街镇中心卫生院、牛栏江镇中心卫生院已顺利通过国家推荐标准卫生院和社区医院验收。
强化体制创新,建立有力的运行新机制。通过“上联下沉”,加大与省市级医院合作办医力度,全面提升医共体龙头医院的服务能力,进而全面提升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截至目前,县级医院选送技术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36人次,基层医疗机构到县级医院进修培训48人次。县域内医院与省市三甲医院建立合作3家次,帮助完成门诊诊疗10760余人次,急诊诊疗660余人次,开展手术2310余台,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270余次,开展义诊351人次,学术讲座、业务培训、教学查房等1122次……
始于患者需求,终于患者满意,超越患者期望,源于医患同心。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县共引进省市级专家建专家工作站34个,建成省市级重点专科12个,开展适宜技术、新技术30余项;县中医医院完成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正在推进晋级(三级)达标建设;县人民医院儿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等3个科室成功入选“2023年度昆明市‘十四五’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县75个村(社区)卫生室,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6家卫生院住院人次占医共体总住院人次由2022年12.8%提高到2024年的17.3%,老百姓就近就便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