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强基丨注意!近期高发电诈类型,这些案例一定要看!(九)小心 “假执法圈套”,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全拆解
注意了!注意了!
你以为的 “追星福利”,可能是骗子设下的公检法恐吓陷阱!在网络追星日益普遍的当下,未成年人对明星后援群、粉丝福利的向往,却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披上 “公检法办案” 的外衣实施诈骗。
上一期,我们拆解了购买彩票诈骗的套路。今天,我们聚焦 “冒充公检法” 诈骗,为你揭开骗子的 “恐吓骗局”,守护好家庭的每一分积蓄!
当孩子在快手、QQ 等平台的追星群里,被所谓 “工作人员” 严肃告知 “未成年人违规领取福利,已造成资金冻结”;当陌生账号顶着 “警官” 头衔发来盖着 “公章” 的受案回执、拘留通知,威胁 “不配合调查就立刻上门传唤”;当自称 “办案人员” 的人通过视频连线,一步步指挥孩子用家长的手机操作转账 “解冻资金自证清白”…… 这些看似关乎 “法律责任” 的紧急场景,实则是骗子精心编织的陷阱。
相关案例
近日,辖区居民高某(化名)的女儿在 “快手” 上与陌生网友聊天,对方称可加入明星后援群追星,添加 QQ 好友后,对方发二维码让其进群。进群后,对方以 “邮寄明星明信片” 为由获取其地址,随后突然称 “未成年人违规参加活动,导致 6 万元资金被冻结,将到派出所立案”。随后,骗子通过 QQ 视频电话指挥高某女儿用家长的微信和银行卡进行转账,共计交易 28662.64 元。事后,骗子还指挥高某女儿删除聊天记录和转账信息,直到高某查看消费记录时才发现被骗。
近日,张某(化名)在刷 “快手” 时,被陌生网友邀请加入某明星粉丝群,通过 QQ 二维码进群后,一名自称 “派出所张警官” 的管理员在群内发消息:“本群涉嫌非法造谣,管理人员已被抓,需对群成员调查”,并附上被抓人员图片、受案回执,威胁 “不私聊配合就按嫌疑人处理”。张某私聊后,对方要求在安静处打 QQ 电话,称可帮其洗清嫌疑,诱导她用爷爷的手机号注册 “云闪付” 并绑定银行卡。在对方指挥下,张某输入 10000 元转账金额并告知验证码,随后 QQ 电话中断,随后,张某的爷爷发现银行卡内 10000 元被盗刷,共计损失 10000 元。
诈骗过程深度解析
1. 布下 “追星福利” 圈套,精准引流
骗子瞄准人们追星心理,通过快手、QQ 等平台发布 “明星后援群入群资格”“免费邮寄明星周边” 等福利信息,以 “追星福利” 为诱饵吸引受害者加入群聊,趁机获取个人信息,为后续诈骗铺垫。
2. 升级 “法律恐吓” 攻势,制造恐慌
获取信任后突然变脸,冒充公检法人员编造 “未成年人违规领福利冻结资金”“群内涉嫌造谣违法” 等虚假案情,通过发送伪造的受案回执、拘留视频等 “证据”,用 “立案调查”“上门抓人”“通知学校家长” 等话术施压,利用受害者对法律的敬畏和恐惧心理,逼其陷入慌乱。
3. 实施 “权威操控” 诈骗,卷款消失
以 “洗清嫌疑”“解冻资金” 为由,要求受害者 “保密办案”,阻止其向家人、警方核实。随后指挥受害者用家长手机转账、绑定银行卡,或诱导下载金融 APP,索要密码、短信验证码,甚至要求删除聊天记录 “不留案底”。一旦骗取资金或验证码,立即注销账号、解散群聊,彻底消失。
警方提示
公检法机关办案有严格的法律程序,绝不会通过 QQ、微信、快手等社交平台办案,更不会以 “冻结资金”“违规立案” 为由要求转账汇款。遇到自称 “警官”“检察官” 通过网络联系,声称涉及案件的,务必通过 110 或当地派出所核实,切勿轻信陌生账号的恐吓。
家长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不随意加入陌生追星群、不泄露家庭地址和家长联系方式,遇到 “违规追责”“法律调查” 等恐吓信息,第一时间告知家长或老师,坚决拒绝陌生 “办案人员” 的转账、发验证码、删除记录等要求。
若发现孩子可能卷入冒充公检法诈骗,要立即停止所有操作,找回被删除的聊天记录、转账凭证,保存对方账号信息、发送的 “法律文书” 截图、通话记录等证据,拨打 110 或全国反诈专线 96110 报警,同时向平台举报涉诈账号,最大程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