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要闻

杨桥街道:小阵地撬动大民生 微实事汇聚大民主

发布日期:2025-07-18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640 - 2025-07-29T095055.454

杨桥街道探索凝练出三重经验,阵地建设重在触达民意,民主实践贵在实事转化,代表履职成在扎根基层。杨桥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站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阵地建设、议政创新、调研联动和代表履职等举措,实现民意传递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  


阵地建设:小空间释放大效能

一座54㎡的人大代表工作站扎根于社区活动中心,构建起联通12个社区107个村组的民意收集网络,实现了基层民主从形式到实效的转变。人大代表工作站通过便民化布局、规范化赋能和网格化下沉,构建“1+3+9”服务体系(1个工作站、3个联络室、9个活动室),服务半径压缩至一公里内。2022年,代表们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认领网格收集民情建议142条,办结率93%,实现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议政创新:实事项目彰显民主实效

代表工作站创新推行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形成“会场决策-现场督办-次年报账”的闭环机制。2022年至2024年,通过三次议政会票决出30件民生实事,涵盖道路改造、居家养老、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做到了把民生建议从纸上建议落到地上。

调研联动:跨区域协同破解治理难题

通过向外借智和向内深耕双轮驱动。2022年,与三街道联动解决交界社区“三不管”交通问题;禄丰市考察团到访,促成牲畜交易管理模式升级,年交易额增长21%。同时,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20余次“田间办公室”,解决灌溉纠纷46件,助力矣铎社区葡萄园增产15%。 


代表履职:扎根基层服务民生

31名代表在网格中孕育出 “五员一体”角色生态,他们是政策宣传员,方言解读惠农政策覆盖5000人次;是民情联络员,每月提交《民情速递》推动危房改造17户;是矛盾调解员,2024年化解宅基地纠纷21起;是发展参谋员,推动花卉企业开展线上销售和电商直播,增收30%。通过赋能工程,代表履职合格率从68%提升至97%,问题建议转化周期从45天压缩至20天。代表们还将省外培训成果转化为本地实践,引入“民宿联营”模式,这些正是基层民主最具生命力的注脚。

640 - 2025-07-29T095114.038

三年来,30件民生实事100%源自票决,代表履职半径覆盖107个村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中彰显生命力。正如代表李辉所言:“当建议栏里的‘道路硬化’变成家门口的水泥路,老百姓才真正触摸到民主的体温。”

分享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