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云南·入昆第一站|来嵩明!有一种快乐叫上山捡菌
“快看!这里有一窝奶浆菌!”七月中旬刚过,嵩明县牛栏江镇的小尖山就成了“菌子乐园”。
从七月中旬到九月底,山林里藏满了自然的馈赠:牛肝菌顶着油亮的棕色菌盖,在松针堆里“站岗”;奶浆菌躲在灌木丛下,轻轻一碰就渗出像牛奶似的黏液;干巴菌像团灰黑色的绒球,趴在腐木上散发着独特的香气;青头菌则把菌盖染成淡淡的青绿色,在落叶间若隐若现……各类野生菌破土而出,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和旅居客深入山林,体验藏在菌褶里的自然之乐。
捡菌工具准备必不可少,小桶或竹筐,透气又环保,是菌子们的“移动小窝”;长袖长裤搭配防滑鞋,既能防止被树枝划伤,又能在湿滑的山林中稳步前行;一根抓钩或木棍,是寻找菌窝的好帮手,轻轻拨开层层落叶,说不定就能发现隐藏其中的“宝藏”;花露水防蚊虫,雨伞防雨水,饮用水和零食则能随时补充能量,让你在山林中保持充沛的体力。
“新手用好抓钩。”当地村民张俊正给几位旅居客示范,抓钩轻轻一挑,松毛下就露出几朵奶浆菌,“技巧嘛,记住‘三看’:看环境,松树下、腐叶厚的地方菌子多;看品相,菌盖没破、根部带泥的最新鲜;看颜色,太鲜艳的别碰,咱认熟奶浆菌、青头菌、干巴菌和牛肝菌这几种‘老朋友’就行。”
每到捡菌季,山林里的菌子便也成了村民们的“致富宝贝”。
雨季来临,村民们便挎着竹筐走进深山,将一朵朵新鲜的菌子从林间拾捡出来,带到市场上售卖。干巴菌、青头菌等抢手品种总能卖出好价钱,这笔“山货收入”实实在在地鼓了大家的腰包,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重要补充,让靠山吃山的日子多了份踏实与喜悦。
小尖山位于花窝村和大箐村之间,这里气候湿润,温度适宜,有着丰富的山地资源,是选择捡菌的最佳场所。
对旅居嵩明的人来说,拾菌子是场会上瘾的“山野游戏”。清晨跟着露水进山,踩着松软的腐叶,耳朵听着鸟叫,眼睛在草丛里“扫描”,忽然发现菌子的瞬间,像中了小奖一样雀跃。有人为找一朵干巴菌在原地转三圈,有人因分不清青头菌和毒菌子急得请教村民,还有人把菌子摆进竹筐时,特意按颜色排了个“彩虹阵”。
如今的小尖山,每天都能看到背着竹筐的身影。当地人数着日子等菌子冒头,旅居客们则把拾菌变成行程里的“固定项目”。
从七月到九月,山林里的乐趣从未断档——或许是扒开落叶时的期待,或许是满载而归的满足,又或许是菌子下锅时那一声滋啦的脆响。在嵩明,旅居的意义,早被藏进了菌褶里,混着山风与鲜香,成了让人想一再回味的滋味。
温馨提示
进山拾菌时,请爱护自然环境,不刻意破坏菌窝;不认识的菌子不采,避免误食中毒;随身带走垃圾,不污染山林。让我们文明采摘,守护这片山野的馈赠,让年年都有菌香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