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强基丨嵩明县市场监管局关于防范老年人会议营销陷阱的消费提示
当前,面向老年人的会议营销活动(以下简称“会销活动”)在我县屡见不鲜,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商家设下消费陷阱,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为帮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嵩明县市场监管局特此发出以下消费提示:
一、 认清会销常见骗局,筑牢防范防线
(一)识破三大营销陷阱
1. “健康讲座”藏猫腻:不法商家邀请所谓的“专家”“教授”,以举办健康讲座的名义,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在讲座过程中,通过夸大产品功效、虚构产品成分、编造虚假案例,将普通食品、保健品宣传为具有治疗疾病的“特效产品”,诱导老年人购买。
2. “免费体验”设圈套:以免费领取鸡蛋、牙膏、香皂等为噱头,将老年人集中到医疗器械体验场所,在体验中针对性地进行宣讲,不断灌输产品的神奇效果,同时通过营造紧张的购买氛围、雇用“托儿”虚假购买等手段,诱导老年人在冲动之下购买价格高昂的医疗器械、保健用品等。
3. “情感攻势”布迷阵:会销人员对老年人关怀备至,陪他们聊天、按摩、做家务,通过打“感情牌”,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对老年人进行情感诱导,然后向其推销高价产品,部分老年人因情感依赖,容易轻信对方而盲目消费。
(二)聚焦三类高风险产品
1. 保健食品≠药品:这是老年人会销活动中最常见的产品类型。不法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声称保健食品具有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功效,吸引老年人购买。
2. 保健器械勿轻信:如按摩椅、理疗仪、磁疗床垫等,商家宣传这些器械能够缓解疼痛、改善身体机能,甚至可以治愈疾病,价格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3. “功能”用品多溢价:部分商家将普通日用品包装成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如普通枕头、床上四件套等日用品,被包装成“抗菌”“助眠”等特殊功能产品,售价高达市场价的数十倍。
二、 牢记六项消费准则,守护自身权益
1. 不信夸大宣传:要清楚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保健器械也不能包治百病,对“包治百病”“神奇功效”“无效退款”等承诺保持警惕,主动核查产品真实资质,切勿被夸大宣传迷惑。
2. 不贪小利诱惑:拒绝“免费领礼”“抽奖旅游”等诱饵,避免因小失大落入圈套。面对这类看似诱人的活动,一定要坚决说“不”。
3. 不要冲动消费:在会销现场,商家往往通过营造紧张的购买氛围,如“限时优惠,仅剩最后几个名额”等话术,促使老人冲动消费。购买会销产品时,务必与子女或家人商量,勿被现场氛围裹挟,对高价产品要格外谨慎,避免冲动消费。
4. 细看产品信息:核查生产日期、保质期及质检报告,确认明码标价后再消费。购买产品时,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各项信息,若发现产品包装粗糙、信息模糊不清,或者没有正规的质检报告,切勿购买。
5. 索要消费凭证:购买后务必索取正规发票或收据,注明产品名称、价格及商家信息。消费凭证是维权的重要依据,无论购买何种产品,都要向商家索要正规凭证,并妥善保管。
6. 留存相关证据:妥善保管宣传手册、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为维权保留依据。一旦发现产品存在问题,或遭遇商家欺诈,这些证据将有助于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 遭遇侵权别慌张,维权渠道要记牢
若发现自身权益受损,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拨打投诉举报热线:拨打全国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拨通电话后,清晰准确地描述自己遭遇的问题,如购买产品的名称、价格、商家地址、虚假宣传的具体内容等,以便市场监管部门快速了解情况,展开调查。
2. 向公安机关报案:涉及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直接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若商家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诈骗行为,如收钱后失联等,应立即报警,让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3. 向社区或相关组织求助:向社区居委会、老年协会等组织求助,协助联系相关部门处理。这些组织熟悉当地情况,能为老人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也可协助老人与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等沟通协调,推动问题解决。
老年朋友们,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嵩明县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大对违法会销的打击力度,联合多部门筑牢防护屏障。如遇可疑会销活动,欢迎及时向我们反映,共同维护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