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山脚社区:“五有议事法”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居民的小事,就是社区的大事。近年来,嵩阳街道山脚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五有议事法”,通过“有人说、有人听、有平台议、有人做、有人评”的闭环机制,深耕群众急难愁盼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成为基层治理的“贴心人”和“领路人”。
有人说:汇聚民意民智
多元主体共发声。山脚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搭建“1+N”多元协商议事平台。“1”即以一个核心为主体,社区党委统筹,建立“一支部、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机制;“N”项机制,推行“支部引领+村民自治”决策机制及积分治理、社区合伙人等机制,并吸纳党员干部、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参与,形成“党组织牵头、多元主体共治”的协商议事格局。
党员先锋带头做。社区党委书记带头,党员干部化身“民意收集员”,深入田间地头、搬迁户家中,倾听群众心声。在麦冲整村搬迁工作中,社区党委通过“夜访”搬迁户,详细了解他们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需求,确保搬迁工作既“快”又“稳”,目前已完成98%,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放下顾虑,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的讨论中来。
有人听:倾听民声民音
网格服务“零距离”。社区依托“网格+议事协商”模式,构建“收集—上报—办理—反馈”闭环机制。针对普沙河道路狭窄、无路灯的问题,社区干部主动走访,听取群众意见,迅速启动道路拓宽和亮化工程,将路面从4.5米扩至7米,并增设绿化带,切实解决居民出行难题。
民意收集“全天候”。为做到民意收集“无死角”,山脚社区创新推行“志愿巡查365”机制,组织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组成巡查队伍,常态化开展社区巡查工作。同时,社区创新推行“民情随手记”制度,志愿者将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居民诉求随手记录,并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实时反馈。
有平台议:共商共治难题
“云溪速议”解民忧。为提升议事效率,社区设立“云溪民议汇”和“马上议”机制。在蔬菜大棚腾退工作中,社区党委实地踏勘,召开专题研讨会,与种植户面对面协商,最终制定可行方案,成功推进土地流转,变“小田”为“大田”,打造百亩粮田观光农业,既解决环境问题,又助力乡村振兴。
“云溪共建”添助力。为汇聚多方资源、破解治理难题,社区推出“共建汇”平台,不定期由社区党委召开议事会。在“云溪共建汇”上,企业单位分享发展规划,社区反馈亟待解决的问题,双方围绕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堵点展开深入交流。
有人做:落地协商成果
多方联动聚合力。社区通过“问题菜单”和“点单认领”模式,推动问题高效解决。在标准化腾退大棚、普沙河改造等项目中,社区协调职能部门、共建单位等资源,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整治、安全巡逻等活动,形成“党群心连心”的良好氛围。
有人评:保障群众满意
民事民评促提升。社区创新“民事民评”机制,邀请居民代表参与项目验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明确“问题菜单”的解决时限和验收标准,严格按照既定标准对整改项目进行验收。在验收过程中,邀请居民代表全程参与,确保整改成果真正满足居民需求。在麦冲搬迁、道路改造等工作中,居民全程监督,确保整改成果符合需求。此外,通过问卷调查、线上投票等方式收集反馈,持续优化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