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镇:敲响基层治理“四重门” 绘就小街幸福新画卷
今年以来,小街镇坚持下好基层治理“先手棋”,以“敲门”入户走访行动为抓手,以“被动应对”变“主动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让治理重心“沉”下去,社情民意“浮”上来,使入户走访工作走出“幸福感”,访出“满意度”。
敲响“民情之门”,夯实治理根基
依托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一网一员多员联动”网格管理模式,发动网格员、村组干部、志愿者等成立18支入户工作小组,深入辖区,错时开展“敲门入户”贴心行动,通过逐户走访核实,与辖区居民“聊家常、谈诉求、听烦恼”,全面掌握辖区内人、房、事、物等信息,动态更新网格基础数据。及时梳理居民“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着力解决民生难题,把一张张“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截至目前,共梳理群众问题和意见建议120余条,解决群众“身边小事”90余件。
敲响“新风之门”,涵养文明风尚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加强日常巡查和走访入户宣传,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280余名化身“文明宣讲员”,用接地气、有温度的语言,将党的好政策、好声音、文明理念宣传到千家万户。同时走村入户引导群众践行“车辆有序停、垃圾分类投、宠物规范养、广告依规贴”文明准则,靶向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4300余份,纠正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170余件。营造“比文明、晒新风”渐成风尚,群众文明素质与环境“颜值”双向提升,文明因子融入乡村肌理。
敲响“法治之门”,筑牢平安基石
整合志愿者、网格员、村社干部、村(社区)法律顾问力量,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以“入户宣讲+案例释法”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普法活动,聚焦电信诈骗、妇女儿童维权等群众关切,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答疑解惑300余次,教育群众200余人。同时深入辖区各个角落,常态化全面排查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等可能引发矛盾的隐患点,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登记造册、第一时间组织纠纷调解,截至目前排查矛盾纠纷160余件,调解156余件。让法治知识从“文件里”走进“生活里”,引导群众树立法治思维,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基因”,夯实平安建设基石。
敲响“安全之门”,守护群众安宁
以“敲门行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志愿者化身“安全卫士”,聚焦群众生活“安全小事”,开展“隐患排查+安全宣讲”双服务,深入农户、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员及地质灾害点附近群众家中查看家庭用电安全、楼房安全等,向群众面对面普及用电用气、防溺水、消防安全常识、防电信诈骗以及应急避险知识,做到宣传覆盖无死角,切实提高群众特别是重点人群自我防护意识。截至目前,宣传教育群众3000余人次,发放安全生产提示1700余份;开展辖区居民、商户消防安全大检查活动90余次,消除隐患60余处,切实筑牢基层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