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促发展 农文旅融合谱新篇
“要打通上游水库环湖截污廊道,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我愿意来认领一套闲置房屋进行整体开发。”在新春邑社区党总支组织的新春乡贤恳谈会上,56名乡贤踊跃发言,为社区建言献策。这是嵩明县嵩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全方位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一个缩影。
据悉,嵩明县主动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发展大局,系统推进“旅居云南入昆第一站”三年行动,着力把旅居产业培育成为嵩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破题点、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方向。嵩阳街道创新“党建+农文旅”模式,在发展乡村旅居,促进旅居经济方面走在了前列。
一、强基固本,党建引领助推农文旅发展
专班专案抓落实。组建了以党工委主要领导为专班的工作组,下设文旅招商、活动策划、宣传营销等7个专题组,一批年轻骨干、后备力量、文旅开发人才进入了各个专题组,用好“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把农文旅工作作为年轻干部的练兵场。因地制宜下发文旅攻坚方案,“三法三化”落实年度目标,推动嵩阳街道文旅产业发展、业态创新和模式改革。
东村社区与昆明城市学院深化校地共建
专题学习拓视野。以党组织联建共建为依托,主动走出去拓视野学回来,先后组织到土瓜冲、乐居村、大墨雨、海晏村等“明星村”探寻街道农文旅发展破题路径,定期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说看法提思路,探索复制推广新举措、新路径,党组织牵引主动搭建标杆地区的定期沟通渠道,切实把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创标”行动的过程转化为谋划对策、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过程。东村社区年内主动对标土瓜冲,确定了三年创标计划。
嵩阳街道党工委到西山区乐居村开展交流学习
专事专议凝共识。嵩阳街道东村、山脚等社区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将涉及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事项一一纳入了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等活动的议程中,例如成立东村社区党组织领办的农文旅开发企业,得到了群众和党员的一致认可。再比如开发灵云山森林公园文旅一条街项目中,党员大会后支部书记沐正勇,党员沐荣、王建才等率先改造属于自己的临街商铺,支持社区社区党委开发文旅项目。一场场会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为了居民的共识,一次次争论,农文旅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更加清晰,群众的“问题账单”办成了党组织的“待办清单”。
山脚社区灵云山森林公园旅游一条街
二、组织联建,机制创新赋能农文旅发展
校地共建注入新活力。嵩阳街道立足县域内职教新城丰富的学校资源,打造“亲嵩联建”党建联建项目,下足党建“针功夫”,新春邑社区与云南工商学院携手打造旅居开发村庄新春邑村,东村社区与昆明城市学院等学校联手共推辖区内文旅产品开发、文旅IP打造,把资源聚在农文旅“链”上、人才送到农文旅“链”上、服务沉在农文旅“链”上,将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服务优势转化为农文旅发展优势。在嵩阳,党建“一根针”,将学校与地方有机结合,串起文旅发展万千事。
山脚社区云尚麦冲艺术村
社企共建融入新动能。山脚、东村社区党组织探索“党总支+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一批优质企业成为社区农文旅开发合伙人。山脚社区引入企业整村开发麦冲村,通过“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源整合、统一配套建设、统一开发标准、统一收益分红”的方式,麦冲老村开发为云尚麦冲艺术村的愿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东村社区通过党组织领办的企业,并引入多家企业入驻东村,100余栋闲置民房被企业认领开发,东村小学蜕变为村晓酒店。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结机制的构建下,农文旅发展凝聚力明显增强。
新春邑社区与云南工商学院
开展校地共建共享主题党日活动
跨村联建引入新路径。在不改变行政村建制情况下,推进嵩阳街道北部5社区“跨村联建”,创新组织体系,以党组织的联合为切入点,把资源、人才等统筹起来,带动区域内文旅产业联动发展和错位发展,有效激发动能、凝聚合力,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引领者”“组织者”和“实践者”的主体地位。
三、齐驱并聚,统筹兼顾深化农文旅发展
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嵩阳街道立足地方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文化、历史等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居产品,有效盘活村集体闲置房屋、场地,建设旅游租赁设施、农特产品超市等项目,先后实施云溪灵云山文旅、大庄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普渡·小山海等文旅项目。依托项目导入,改善社区的整体风貌和吸引力,有效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服务业的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东村社区盘活旧小学打造“村晓”酒店
多元业态家门口就业。嵩阳街道积极探索党建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聚焦现阶段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格局,以“党建+农文旅+就业”模式,推动辖区产业发展与就业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引导农户利用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多种类型的“庭院+”经济;另一方面,鼓励农户到辖区民宿酒店、手工作坊就业,或者依托辖区灵云山森林公园文旅一条街、东村红色文化资源等文旅资源,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发展“地摊经济”等,有效解决群众“赚钱”和“顾家”难兼顾的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愁。
生态文旅协同共发展。嵩阳街道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挖掘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将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相结合,实现多重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新春邑社区党总支开展上游水库截污廊道建设,积极探索水源保护与文旅发展结合之路,发展“廊道经济”,打造旅居康养、民宿、休闲等产业集群,昔日的生态短板变成了如今的发展亮点,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再如,东村社区党总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通过党建引领盘活闲置民房,引入企业开发特色民宿,成功实现农村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一产变三产、土特产变金饭碗的“四变进程”,充分展现了党建赋能下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