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深化改革

嵩明县“四聚焦四提升”全面推进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发布日期:2024-01-11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农业节水工作的“牛鼻子”,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嵩明县作为全省重点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区,始终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作为重大民生抓牢抓实,实施“四个聚焦”,实现“四个提升”,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对农业水价改革的知晓率、支持率不断提升,对水的商品意识不断强化,改革工作呈现出“从有到好”“从实效向长效转变”关键性转变,成功入选2023年云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典经验案例,并于7月26日在全省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顶层设计,提升改革科学性。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遵循,充分结合嵩明实际,研究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具体工作方案、实施细则等40余份改革政策文件,先后建立健全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工程管护机制、供用水管理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机制、群众参与机制等多项机制,在摸着石头过河中筑牢改革基础,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符合嵩明实际的改革步伐。

(二)聚焦总体思路,提升改革精准性。坚持“农业水费取之于水、用之于水、以水养水”的改革思路,将全县灌片划分为3类区域:一是将供水管网及计量设施完善的灌片确定为精准计量收费区,按实际用水量收费;二是将灌溉沟渠完善但未实现计量收费的坝区确定为政府定价区,同步制定18个作物类别水费标准,逐户、逐地块核定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按户收取水费;三是将山区确定为协商定价区,水费标准由村(居)委会协商确定。同时,进一步细化水费分配激励机制,按县级20%、乡镇30%、村(社区)50%比例,将收取水费专项用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农业供水沟渠维护水利管理工作,让缴费者和收费者利益共享、互利共赢。

(三)聚焦载体创新,提升改革惠民度。以“互联网+”的方式,建立了嵩明县农业水价改革综合信息系统,整合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耕地确权数据、坝区划界坐标、电子票据开具等功能,细化至全县5.6万户农户和25.78万个地块数据,实行收费信息“村填报、镇审核、县统筹”。创新推行电子水权证,做到水权分配到户,用水户通过“嵩明灌区”微信公众号即可足不出户查询和缴纳农业水费,随时随地获取缴费电子发票,实现不见面开展线上水权交易。既有效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又极大方便了农户用水。

(四)聚焦为民宗旨,提升改革满意度。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县、镇、村各级干部深入千家万户、走进田间地头,以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开展上门解读改革文件、上门宣传改革成效、上门指导系统填报、上门解答改革疑问“四个上门”活动,共1万余人次参与,制发宣传手册1.1万册、海报3000份、宣传单22.6万份,同步通过微信、电话、网站等平台,多方式、多角度进行宣传普及,实现了思想上破冰、行动上突围。在改革成效的影响下,用水户甚至自发筹资建成了小石缸、中塘、虎头坡等灌片的供水管网和计量设施,改革工作实现了“要我改”到“我要改”的突破。

二、取得成效

一是经济效益显现。全县改革面积达32.42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11.6%;年均收取农业水费达1100万元以上,是改革前的4.5倍。水费实收率达100%,较改革前提升15个百分点;二是节水效应显现。精准计量区域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坝区、山区逐步通过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向精准计量收费过渡,全县亩均净用水量减少175.36立方米,节水35.23%;三是农业增收显现。蔬菜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63.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55%。(县发展改革局)


分享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