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嵩明

弘扬传统文化 擦亮花灯之乡品牌

发布日期:2023-07-07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昆明东部,牛栏江水缓缓向北流过,浸润了“兰茂故里”“花灯之乡”“龙狮之乡”——嵩明。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年来嵩嵩明县文化和旅游局在党建引领的带动下,着力构建全覆盖的文化设施网络,多渠道打造高素质文化为民服务队伍,努力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嵩明文化服务路径,唱响“花灯之乡”品牌。


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助力“轻嵩”城市新名片

在嵩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家门口”的小天地、是民族乡村文化的群体舞台、是苗族文化传习的“再生力量”、是本土非遗与文旅的新融合、是景点花海中的书香驿站、是花艺DIY创意的新体验、是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新路径。这些“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嵩明独有的风貌,彰显着嵩明的风土人情、文化命脉、历史根基,是群众共享共玩丰富的圈子,是这样“轻嵩”又具魔力的空间。

坐落于嵩明县盟台西路的古盟台,围绕“非遗+文物保护”布局,聚焦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体验空间,强化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在公共文化空间古盟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展示基地融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灯、洞泾音乐融入展陈。以读书会、文艺表演、非遗传承、兰茂文化、红色文化为纽带,

结合传统节日特色文化活动,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扩充文化综合场所效应,推进文旅融合,让文化空间“活”起来,使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类似新型文化空间在嵩明还有很多,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思考。

图片1


通过推行“轻嵩办”让公共文化服务轻松走进社区、走进校区、走进企业,努力提供更多高品质多样化服务激发出文化活力,进一步发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新”的引领带动作用,“轻嵩”实现“15分钟生活圈”,让服务更有文化温度。


畅通机制运转 构建公共文化发展“四梁八柱”

筑牢公共文化发展之基,才能让传统文化优势延续、文化事业行稳致远。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过程中,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是什么、乡村旅游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有着什么关联、文物保护工作需要怎么做……这是嵩明县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班上的学习内容。

为破除文化设施城乡分布不均的现状,建设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嵩明县文化和旅游局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方式,构建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图书馆基层服务点与总馆的互联互通,让村(社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县级馆的优质资源,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通过数字文化馆提供线上文化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线上观看各类非遗展示、慕课、传统花灯展示、书法摄影展,参加线上培训。


以现情“破题” 补齐公共文化发展“短板弱项”

“花灯创作老龄化已经非常明显。我们的创作者中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有62岁,花灯传承青黄不接。”在一次创作工作座谈会上,这一问题被提出。为破解文化人才“断档”的现象,嵩明县积极举办系统专业的戏剧创作培训,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嵩明县文化和旅游局致力于擦亮嵩明“花灯之乡”品牌,传承和发扬花灯文化,积极推动花灯传承进校园、进村(社区),大力开展戏剧创作培训班和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打造了《秀才揹瓜》《良心账》《花香鼓舞》《好事成双》《喜迎党的二十大》《殷殷嘱托记心上》《绣娘情》等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精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润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都是“花灯之乡”嵩明的创新剧目,而优秀作品结集成册,也为嵩明花灯留下了传承的“火种”。《嵩明花灯优秀剧本选集》编撰出版,收集优秀花灯小戏、小品和歌舞作品50个;《嵩明花灯荟萃》一书,逐一配上包括“唱腔”“过板”在内的嵩明花灯音乐,文乐相齐,可读、可唱、可演,为花灯传承提供了范例,此类做法和经验也值得推广和学习。

图片2


图片3


以特色“点睛”推进公共文化发展“百花齐放”

文化惠民活动多姿多彩,公共文化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线上开展乡村春晚展播、非遗成果展示、优秀文艺作品展播等给广大群众享受足不出户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丰富大家的文化精神生活。线下举办“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昆明市乡村振兴群众文艺汇演走进嵩明——嵩明县2023年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利用文化阵地开展各种青少年儿童暑期公益培训班;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嵩明地区惠民演,其中传统花灯歌舞、花灯小戏等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尤其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

    

图片4


“兰茂+讲堂”创新发展。周六早上在嵩明县开展的公益讲堂广泛受到当地民众欢迎,多年来嵩明县致力于优化“兰茂讲堂”品牌活动,充分挖掘嵩明文化底蕴,将兰茂精神文脉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作为兰茂的故里,嵩明县一直以来聚焦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时,积极传承兰茂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嵩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着无尽动力。同时文博讲解员培训、群众大合唱培训、广场舞培训、非遗购物节进景区、非遗集市、兰茂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文保单位……一大批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嵩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图片5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挖掘,能建立起根植于心的自信。嵩明是云南花灯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花灯之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期间,嵩明花灯多次登上表演舞台。嵩明花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历经了从借到融、从融到创,最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与魅力的艺术成果,在云南花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创新与发展,成为云南花灯艺术、云南文化艺术领域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组成。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挖掘、传承与坚守,嵩明县把嵩明传统文化写在了嵩明人奋斗的道路上,把嵩明“花灯之乡”的名片写进了建设昆明东部宜居宜业新城的新征程中。


拟稿:雷维

审核:袁燕辉

嵩明县文化和旅游局


分享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