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嵩明

【嵩明党史】第2期:红军长征过嵩明

发布日期:2021-04-26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了胜利。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长征共经过11个省)和红二、红六军团(1936年6月与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共经过8个省)先后经过嵩明,为嵩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10426153938

红一方面军长征过嵩明

1935年2月初,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从四川叙永进入云南境内东北部的扎西(今昭通威信)地区。一军团接受任务后,于当天进入嵩明县境。主力部队从寻甸县易隆等地进入小新街后,兵分两路继续前进。一路直达嵩明县城(沿着今嵩四公路),嵩明县城是国民党县政府所在地。另一路奔袭杨林兵站。

微信图片_20210426153943

4月30日,红一军团经富民县的款庄向西行军,赶到了元谋县龙街渡口、禄劝县的皎平渡口,巧妙地渡过金沙江。中央红军长征过嵩明,历时三天两夜,共经过嵩明7个乡(镇)59个村民委员会,176个自然村,行程80多公里。

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17000余人,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陈云等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4月5日,二、六军团进入寻甸县境,攻克寻甸县城。接着一部分部队进入嵩明县境,在尖山、普渡、大庄、大营、龙院、新春邑、接界村等地活动。

为摆脱围追堵截的滇军,二、六军团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于4月10日急行军进入嵩明县阿子营地区,造成进攻昆明之势。当日,红二、六军团到达阿子营稍作休整,宣传发动群众,打富济贫。10日晚上,二、六军团从嵩明羊街等地出发,从夜行军向滇西挺进,经富民、楚雄、大理的部分县城等地,于4月下旬到底丽江,从丽江的石鼓、巨甸之间渡过了金沙江,继续北上。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过嵩明,历时四天两夜,共经过嵩阳、阿子营所属的15个村民委员会49个自然村,行程70多公里。

微信图片_20210426153949


红军长征对嵩明的深远影响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主席

       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嵩明,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嵩明大地和各族人民中留下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红军所到之处,大张旗鼓地宣传革命道理,宣传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唤醒民众起来革命,使嵩明人民认清了争取解放的道路。红军打土豪,分浮财,开仓济贫,用实际行动表明,红军是革命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红军军纪严明,认真贯彻执行党政策,得到人民的广泛拥护。红军进入嵩明县境后,不少劳苦人民,为了翻身求解放,不顾生命危险,热情接待红军,给红军带路,为红军提供情报,共有20多人参加了红军。红军长征过嵩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嵩阳镇东村龙王庙,留下了“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的标语;在阿子营留下了“工人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焚烧田契据约”的标语。在嵩明坝子和白邑,流传着“蝴蝶为红军带路”的美丽传说:红军进入嵩明的前三天,色彩斑斓的蝴蝶成群成群结队地向红军行军的西北方向飞翔,为红军带路,情景蔚为壮观。

微信图片_20210426153956

(红军长征纪念塔)

微信图片_20210426153959

(红军标语)

1978年,嵩明县委和地方部队共建红军长征纪念塔等纪念设施,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纪念塔位于黄龙山南麓,为纪念1935年4月和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两次过嵩明的史实,由中共嵩明县委员会、县革命委员会和驻嵩部队发动机关、学校义务投工兴建。工程于1977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84周年诞辰日)奠基动工,1978年4月29日(红一方面军攻克嵩明县城纪念日)落成。长征纪念塔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立塔、屏壁、画廊等。

2000年9月,县人民政府对红军长征纪念塔进行维修扩建,绿化周围环境,新建长廊,刻有红军长征过嵩明的20幅组画。次年1月18日,维修工程竣工,总造价约60万元。

微信图片_20210426154002

(红军长征纪念塔画廊)

2006年9月,嵩明县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暨重走长征路启动仪式,200余名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部队官兵组成的12支小分队参加了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

未完待续……


分享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