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深化改革

让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

发布日期:2021-03-11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为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嵩明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嵩明县广大农村群众谋得切切实实的福利。

在编制规划上着先手。2020年,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嵩明分局克服经费困难,高标准组织编制《嵩明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5年)》,并报嵩明县人民政府批准印发,对污水处理厂管网未覆盖的383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按照管控、改造、新建三类进行分类分期规划治理。其中,改造现有设施128个自然村,新建治理设施168个自然村,计划投入专项经费4.18亿元。确保到2035年,实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彻底消除农村污水横流、直排入河的现象。

在推动落实上下功夫。一是指导各镇(街道)推进农村氧化塘建设。制定印发《嵩明县农村氧化塘建设规范及验收管理规定》,为氧化塘建设提供有效技术路径和工程方法。多次组织召开专题推进会,每周组织人员下沉到现场实地检查指导。2020年全县计划新建178座农村氧化塘,目前已完成178座氧化塘建设。对“十二五”期间已建成的177套农村“三池”处理设施开展提效整治,并移交滇池水务有限公司规范管理运营。目前我县共有163个自然村覆盖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自然村比率达到35.28%。二是全面完成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任务。组织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十三五”期间13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任务,多方筹集项目资金4786.68万元,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约62.34公里,配套建设氧化塘、生态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对牛栏江核心区范围的阿里塘、果子园、古城、水海村、小新街5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收集治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家逐户接入污水收集管网,清理疏通雨水沟渠,实现整村雨污分流,项目共建设污水管网40.8公里,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系统20座;取缔村内小旱厕,高标准建设水冲公厕10座。通过对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消减牛栏江入河污染负荷。三是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积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700万,实施小四河、对龙河、杨林河水环境治理项目。在项目框架内先期启动杨林龙保社区生活污水收集应急工程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对改善对龙河水质起到积极作用。申报中央专项资金1150万元实施肠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沿河建设3个大型生态湿地,其中龙街、积德2个生态湿地已建成并收集处理周边村庄生活污水,东屯湿地已完成工程量的80%。

在水质改善中见成效。2020年1-9月,嵩明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牛栏江流域“一江八河”水质明显改善,10个监测断面总体达标率由2019年同期的10%,提升至现今的60%,其中国考断面达标率100%,4个省控断面达标率50%,5个市控断面达标率60%。

污水直排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牛栏江也变清澈了。以前牛栏江沿岸的古城、果子园、阿里塘等村环境卫生较差,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经过综合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根本转变,现在臭水沟不见了,道路变干净了,夏天的蚊虫也少了,村庄正一点点变得美丽,变得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分享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