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深化改革

嵩明县三举措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从“融合”走向“融活”

发布日期:2020-11-06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巩固扩大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意义重大。嵩明县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牢牢把好人才队伍这个保证,把准定能定位这个根本,把握全面融合这个关键,根据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具体情况,打造“融媒+”拓展服务模式,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从“融合”走向“融活”,有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真正发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一、 注重人尽其才,打造全媒体人才队伍。人才紧缺是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嵩明县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队伍,推行“专业化运作,差异化培养,复合化发展”的人才思路,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个方面发力,吸引更多人才积极投身融媒体中心建设。一是打破壁垒,推动专业人才全能化。嵩明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后,列为县委直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在班子配备、人员职数上给予重点保障,在体制外人员管理上给予中心充分的自主权。设立融媒采编室、全媒播发室、数据网络科、战略发展科等科室,有效打通业务边界、凝聚采编力量,破除部门利益,让记者去部门化,让编辑淡化平台意识。同时,紧紧围绕提升媒体融合专业化水平相关主题,通过业务研讨、交叉培训、业务比武等丰富的手段和形式,努力培养“全面复合型”融媒体采编队伍,实现记者“一专多能”,编辑成为全媒体编辑。目前,一线采编记者基本完成转型,业务骨干实现采、摄、编、发、推于一体,多位全媒体业务骨干记者分别独立承担联系镇(街道)及园区新闻、微信、网站新闻内容的采写、运维。二是选引并举,优化全媒体工作队伍。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实际情况,出台《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方案》《职称竞聘考核办法》和《内部管理制度》,推行新闻宣传编辑负责制,科学选人用人,及时优化干部队伍,选出用好适应融媒体转型发展需要的中层干部,引导鼓励优秀人才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项目带头人及骨干成员,形成稳定的工作队伍,不断提升队伍团结干事的能力和效率。注重拓宽引才渠道,与周边县区、互联网公司等加强沟通合作,吸引高校新闻学院师生到县融媒体中心进行新闻实践,吸纳一批优秀的融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维护、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并用好各类人才投身融媒体中心建设。三是强化考核,重视科学绩效评估。出台《绩效考核方案》《优秀稿件奖励方案》等激励措施,建立以岗位责任和业绩为依据的薪酬分配制度,在保证工作人员现有薪酬的基础上,实行能力评价管理制度,通过量化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员工“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统一采取“采编发数量+优稿数+网上供稿数量+阅读点击量”为主的考核指标核算绩效,打破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的身份差别,用“一把尺子”量人才、评业绩,做到“同岗同责、同工同酬、优劳优酬”。在考核机制上充分向采编一线倾斜,尤其加强对新媒体作品的价值评判和考核激励,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的老问题,并把绩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参考,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今年以来,原创稿件增加一倍以上、原创优质稿件增加三倍以上。

二、 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嵩明县以“打造区域性的新型主流媒体”作为目标,在前期“充分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媒体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技术支撑、创新服务内容、建设功能平台,全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一是突出功能融合。积极搭建县级融媒体“中央厨房”,推进内容生产分发流程再造,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采、编、发”壁垒,将传统广播电视和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兴媒体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元传播”的全媒体传播格局,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努力让主流宣传快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疫情期间,嵩明融媒深入采写新闻报道400余篇,电视累计播放公益宣传视频9790分钟,字幕宣传1.1万次,网站专栏宣传205条,“悦读嵩明”微信发布440条,微博发布505条,抖音发布视频51条,快手发布视频47条,全网总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其中,抖音平台短视频《守护云南共抗疫情,返岗》等播放量165万;快手平台短视频《万众一心,共抗疫情》播放量160万;微信阅读20万+作品1期,10万+作品3期。二是加强技术支撑。坚持融媒体移动优先的原则,研发“嵩明融媒”APP移动端,向上承接上级指令,向下直通镇(街道)、园区,横向连结县直各单位,形成 “一个终端、纵横融通”的融媒体宣传矩阵,补齐传统媒体的时效短板,开通新媒体运行传播平台,做到一小时内就能看到重要活动和特色工作的相关新闻。全力打造全媒采编平台、新闻数据指挥中心等重点项目,大胆尝试运用移动直播、全景拍摄、无人机可视等技术手段,实现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多媒体化展示,形成指向精准、特点鲜明、传播有力的新闻传播体系。今年3月中旬启动《云上嵩明—云赏花》系列宣传,推出“桃花”“马缨花”等作品6期,“桃花”组图被新华社、云南网等媒体采用,视频系列通过《昆明新闻》展播;开设“嵩明两会时间”融媒专题,与掌上春城APP“县区两会”栏目实现共融共通,在市级新媒体平台发出“嵩明声音”,共享融媒体稿池资源,集纳式呈现两会信息。三是创新服务内容。在新媒体服务方面,强化“两微一端”与电视、电台节目内容的多端联动,围绕品牌栏目、媒体活动、收视热点、网络销售等要素,与用户广泛开展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不断促进新媒体粉丝向电视用户的相互转换,形成完善的融媒体中心“宣传—服务—监督—社会参与”的“环式”工作模式。截至7月,电视、APP等共推出复工复产新闻报道161条、专题10期,《嵩明19个项目集中签约》《嵩明开启云招商模式》《减征医保费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100多篇报道在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平台刊(播)发。

三、 推动效益共融,形成良性融“活”发展态势。立足嵩明县情和实际需求,不断健全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区域信息枢纽的三大功能,聚力打造 “融媒+”拓展服务模式,实现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功能及其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走出一条符合县情、适应县域特征,且具操作性、可持续发展的“融活”新路径。一是坚持导向为魂,打造“融媒+党建”。突出抓好融媒体中心内容建设,把党建服务整合于平台功能之中,将传统党建的组织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基层支部管理、党员日常学习、在线考核等党建服务搬上互联网,把支部建在网上,充分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嵩明声音、讲好嵩明故事,确保基层党组织在网上有声音、有服务、有影响力,为全力推动宜居宜业新辅城建设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二是坚持受众为本,打造“融媒+政务+服务”。强化用户意识、服务意识,紧扣群众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把融媒体中心与政务服务连接起来,与民生服务结合起来,整合窗口服务单位信息资源,为群众提供申报审批、注册办证、社保医保办理、投诉受理等一站式政务服务;围绕解决百姓的“衣食住行购”等民生问题,提供文化旅游、交通出行、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内容,让群众真正用得着、用起来、离不开,使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基层群众的“身边人”,不断提高政府的新闻传播力、舆论引导力及公信力。三是坚持创新为要,打造“融媒+产业”。立足嵩明作为昆明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国家级滇中新区东部核心区的定位,遵循“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的信息传播新态势,建好、管好、用好“嵩明融媒”APP移动终端,在各个园区、产业中心设置联络站,着力体现“融媒+产业”拓展服务功能,围绕汽车制造及汽车零配件、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健康及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创意等重点产业在APP设置产业发展专题模块,方便企业办事,汇集企业发展信息,突出嵩明的产业优势,凝聚嵩明发展自信,为全县上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县委宣传部)


分享到:
收起